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北緯47°是個神奇的緯度
被其橫穿的地域
通常都擁有極具特色的自然風韻
像法國、瑞士、奧地利等
自然風光旖旎的歐洲國家
或者像歐洲的自然宮殿阿爾卑斯山
都位于北緯47°
南北緯大約40°—50°之間的
氣候、溫差等天然優勢
除了孕育出自然之美外
還為奶牛的生長、繁育提供了適宜條件
因此,這個緯度區間也成為
世界公認的“黃金奶源帶”
像美國“威斯康星州牧場”和
加拿大“艾伯塔牧場”
都在這個區域內
那么中國在這樣神奇的緯度上
又擁有怎樣的珍稀秘境和極致景觀
等待我們發現呢?
中國的北緯47°
是優雅的“鶴鄉”
扎龍濕地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非常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系生物多樣性的作用。扎龍濕地不但對附近水質中的氮、磷等元素具有較強的凈化能力,還對鐵、錳等金屬元素具有極高的吸附性,可謂是嫩江、松花江平原的“腎臟”“調節器”。
“扎龍”為蒙古語,意為飼養牛羊的圈。扎龍濕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烏裕爾河下游,占地面積21萬公頃,烏裕爾河之水在這里孕育了無邊無際的蘆葦沼澤,數以萬計的鳥類在此繁衍停歇。世界上有15種鶴類,中國有9種,扎龍就有6種,其中4種系世界瀕危鳥類。其中,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的丹頂鶴需要潔凈而開闊的濕地環境作為棲息地,是對濕地環境變化最為敏感的指示生物之一。因環境生態圈層的變化,濕地圈層在不斷減少,全世界野生丹頂鶴僅有2000多只,而扎龍就有400多只,占世界1/5。可以說,扎龍濕地是我國乃至世界面積最大、鶴種類最豐富和數量最多的濕地。扎龍濕地是水禽的“天然樂園”,1987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扎龍濕地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 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
是天然氧吧和物種基因庫
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有中國北部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這條并不高聳,可以說是極為平緩的山脈,是中國地形上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農耕區與游牧區等眾多地理現象的分界線。大興安嶺的東西南北分為四個不同的植被區系,北段還存有我國面積最大、最完整的歐亞寒溫帶針葉林。
大興安嶺中孕育流淌的河水,不僅滋養了整個松嫩平原和遼闊的呼倫貝爾草原,也讓生活在大興安嶺深處的鄂溫克、鄂倫春等古老狩獵民族可以繼續演繹著屬于他們的故事。
是火山的饋贈、生命的涅槃
阿爾山
阿爾山全稱“哈倫·阿爾山”,系蒙古語“Arxan”的音譯,意為“熱的圣水”。這里的火山活動曾經非常頻繁,距今最近的一次火山噴發可能是兩千年前。歷經了數次火山噴發洗禮后,涌動的地下熱流在阿爾山的地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跡,形成了非常典型的熔巖地貌。經年的火山活動在大興安嶺西側形成了一條火山熔巖帶,造就了46座典型的火山錐、30多個各種類型的火山湖。
然而,曾被炙熱傾覆的阿爾山并不荒蕪,嶄新的生機從裸露的火山巖上生長出最初的形態,逐漸成長為茂密森林。伴隨數十萬年來的火山噴發而來的礦泉,孕育出了天然弱堿性蘇打水,其水質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有著理想的pH值,非常有益于平衡動物體內酸堿度,是大自然無私的饋贈。
是林茂糧豐的寒地黑土
黑土地
黑土是世界公認的最肥沃最適宜耕種的土壤之一,其形成極為緩慢,在自然條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層需要200—400年。全世界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帶只有3個,分別位于烏克蘭第聶伯河畔、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國東北平原。
黑土地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其土壤富含有機質,十分適宜農作物生長,但這樣的土地資源卻稀少而珍貴。此外,肥沃的黑土地,因為非常適合種植玉米、高粱等作物,也為大規模畜牧業養殖提供可能。
是黃金牧場
飛鶴產業集群
中國國家地理攜手中國飛鶴,一起探尋北緯47°奇幻鮮境,既是尋找珍稀秘境的發源地,也是探求飛鶴的本源。
自2007年開始,飛鶴耗時十余年時間,在北緯47°“黃金奶源帶”上打造了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第一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專屬產業集群。
這個產業集群擁有攜氧而來的風、天然滋養的水、肥沃的黑土及充足的光照……它們共同串聯起珍稀的自然“共生圈”——1000天的土壤凈化、7個月冬季休眠、高達5%有機質的黑土,孕育了優質的奶牛“口糧”,也給奶牛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生命滋養,并最終通過一罐罐飛鶴奶粉,為萬千中國寶寶提供“更新鮮、更適合”的營養支持。
取之于自然,回饋于自然,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共生之道。根植于黑土地的飛鶴,也深愛著這方水土。在事業不斷壯大的過程中,飛鶴前瞻性地采用種養一體模式,將牧場每天產生的大量牛糞和當地存量巨大的玉米秸稈,進行生物發酵,制成生物天然氣反哺工廠,讓工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共生,也為我國寒區玉米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的循環利用,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飛鶴秉承著可持續發展的初心,不僅打造了全球首個嬰幼兒奶粉專屬產業集群,而且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循環閉環,這是飛鶴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初心,同時也是積極響應十四五規劃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目標的實際行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的決心。
飛鶴
珍稀天成,與自然共生
攝影 / 楊孝 呂雷亮 蒹葭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