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紅色旅游 > 正文標題
孟瑋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近年來,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力有序有效推進,1億多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行動穩步實施,城鎮化領域的改革紅利和政策效應加快顯現,發展質量持續提升。
一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通道進一步拓寬。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和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這兩個市民化主要任務,都取得較大進展。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鄉區域間有序流動的障礙進一步破除,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下的各類城市基本放開了人才落戶門檻,中西部地區除省會城市外基本實現了普通勞動者零門檻落戶,2018年又進城落戶近1400萬人。居住證制度全面落地生效,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進一步健全,大部分城市居住證含金量持續提高,對未落戶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持續改善。“人錢掛鉤、錢隨人走”“人地掛鉤、以人定地”等配套政策框架不斷完善。
二是城鎮化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城市群規劃建設穩步推進,跨省區城市群規劃全部出臺,省域內城市群規劃全部編制完成。部分城市群在基礎設施聯通、公共服務共享等方面開展了積極而有成效的探索。城鎮規模結構持續優化,城市市轄區調整、新生中小城市設立、鄉鎮行政區調整等有序推進,經濟發達鎮在破除行政管理體制障礙、擴權賦能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特色小鎮建設正逐步回歸理性,堅持產業建鎮、特色興鎮,統籌推進規范糾偏和典型引路,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特色小鎮,淘汰整改了427個“問題小鎮”。
三是城市功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高。城市增長動能不斷優化,大城市尤其是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催生,經濟質量和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2018年新動能對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率超過2/3。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持續提升,截至2018年底,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增至4900公里左右,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棚戶區改造、黑臭水體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等補短板工作也取得較大進展。城市品質建設邁出新步伐,綠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各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得以彰顯。
四是城鎮化關鍵體制機制改革有所突破。“地”“錢”“權”等改革都取得一定進展。城鄉土地制度改革持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取得的有益經驗納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擬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初步建立,明確“三區三州”及其他深度貧困縣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由國家統籌跨省域調劑使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步伐加快,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證工作基本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覆蓋全國1/3左右的縣級行政區。城鎮化投融資機制逐步改進,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金融和保險資金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投入機制不斷完善、規模持續擴大,農村金融體系有所改善。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