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近日,蘇州西園寺主動申請退出國家4A級景區的消息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江南名剎主動褪去“A級光環”,有人贊賞其“激流勇退”是“功德無量”,也有人困惑不解:“好不容易爭來的‘金字招牌’,為啥輕易放棄?”
寺院作為宗教場所,旅游景點本不是其主要功能。于此而言,西園寺此舉更像是一次“返璞歸真”。正如該寺負責人所言,“寺廟的基本功能是培養佛教人才,過于喧鬧的景區環境不符合清靜莊嚴的寺廟環境”。摘掉“4A級”的牌子,既是在褪去附著其上的“光環”,也是在遠離流量帶來的浮躁,這種行為本身即帶有鮮明的指向意義?梢哉f,這雖然是西園寺一家之行,卻無異于一種啟發:旅游景點究竟該如何發展,才能“卸掉包袱、輕裝前行”?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正如古人所言之“目擊道存”,目之所見與領悟的“道”有很大關系。歷史遺跡穿越時空,讓游客真正領略其文化之美,才是景區基本的“人設”。但反觀當下,多數旅游景點卻一味“向錢看”,歷史韻味和文化傳統被拋諸腦后。君不見,“景點搭臺,經濟唱戲”的商業模式讓“天價香”“天價蝦”等亂象屢見不鮮;定位模糊讓景區成為“大雜燴”,景觀千篇一律,毫無特色;常常碰到的“坑蒙騙”,讓旅客直呼“此生不會再去第二次”……有人曾戲稱自己旅游的狀態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確,走馬觀花式的游覽顯然無法給予游客獲得感,更和旅游本身的價值相去甚遠。
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旅游大國,相關產業爆發式增長,同時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困境。對景區管理者而言,與其絞盡腦汁追名逐利,不如多做做減法,卸掉包袱。在這方面,國內許多成功案例可資借鑒。比如杭州的西溪藝術村,在打造過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當地特有的自然景觀,給游客傳遞出古人“遷客南尋菰米香,樓臺飛盡過三江”的意境;還有烏鎮,通過“文化復興”讓游客動手體驗古老的傳統工藝,打造出江南水鄉的年代感……這種深度體驗,才是旅游升級的題中應有之義。
哲人有言,“旅游是知識之路”。打造好這條“知識之路”,“文化”二字切不可缺。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