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標題
日前,外交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并公開征求社會意見。《條例》中關于“中國公民在相應安全提醒發布后仍堅持前往有關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因協助而產生的費用由個人承擔”的內容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一時間,國家該不該為任性游客“埋單”引起業界熱議。
領事保護的具體職責和工作方式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其中除了頗受關注的“中國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關注安全提醒”涉及的“有償救援”之外,還不乏近年來引起社會爭議的“中國公民遇航班延誤或取消時的處置”,以及“旅行社及旅游經營者關注安全提醒”等條款。
“《條例》有助于讓出境游客、旅行社和領事保護等相關機構明晰在境外旅行發生突發事件時各自的權責,從而避免可以回避的人身安全問題與財產損失,以及行政資源的浪費。”中國旅游研究院國際旅游研究所所長蔣依依說,相關機構多次事先提醒,而游客和旅行社卻不顧勸阻前往目的地發生的滯留,需要自行支付撤離和救援等費用。
北京市法學會旅游法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廣認為,外交部發布有關海外安全提醒,是其工作職責和使命,也是基于外交部門對當地的政治、治安、自然條件進行綜合判斷后做出的權威判斷。因此,任何中國公民都應當慎重對待這些提醒,不能置之不顧。他同時提醒,但這并不等于外交部或其他出入境管理部門就會“禁止”或“干涉”中國公民前往這些國家和地區。該《條例》只是重申了民事上的責任分擔問題,并沒有任何行政上的處罰性質。
從業18年的資深領隊王嘉楠告訴記者,很贊同《條例》中提出的有償救援的做法,“既然有了預警提示,那就說明當地情況對前往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傷害的概率非常高了,如果仍然為了旅游目的前往就略顯‘任性’了”。在她看來,國家這些年已經在逐漸完善預警機制,發布安全提醒效率越來越高。“大家在向我咨詢境外旅游目的地的時候,我都會提醒他們及時關注安全提醒,理性選擇,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王嘉楠說。
權衡取舍,為自己選擇負責
據了解,目前,我國發布的“海外安全提醒”總共分為三個等級,由低到高分別是“注意安全”“謹慎前往”以及“暫勿前往”,其有效期通常不超過6個月,但到期后也可能會延期。
去年下半年,印尼巴厘島火山進入活動期,外交部先后發布了12次預警,提醒“暫勿前往”。但仍有數以萬計的中國游客前往,致使火山噴發后1.7萬名中國游客滯留。我國政府調遣航班緊急前往救援,總共花費了3000多萬元。事后,相關部門也發出旅游警告,“如果中國公民在‘暫勿前往’提醒后仍堅持前往,因獲得救助而產生的費用需完全自理”。
今年2月5日,馬爾代夫進入緊急狀態。外交部和中國駐馬爾代夫使館提醒“暫勿前往”,同時明確“有償救援”,但仍有不少中國游客冒險前往。
針對游客的冒險選擇,李廣分析道,之所以執意出行,是因為如果取消旅行,則會產生一些費用損失,包括辦理簽證費用、航班退票損失、境外住宿費用等。對于航空公司、酒店或旅行社來說,都會根據旅游合同或法律規定扣除已發生的相關費用,并不會因外交部發了有關提醒而改變規則。
“因此,這就會導致旅游者處于兩難的境地。”李廣說,這也提醒旅游者出國旅行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包括對于可能發生風險、產生經濟損失的心理準備。
正在準備舉家出境游的互聯網從業者羅雨田告訴記者,在選擇旅游目的地的時候會特別注意安全問題,一旦目的地出現突發情況,她絕對不會去冒險,寧可承擔沒履行旅游合同的經濟損失。“任何選擇都無可厚非。但是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轉嫁”風險,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今年初,中國旅游研究院與攜程旅游集團聯合發布的《中國游客中國名片,消費升級品質旅游——2017年中國出境旅游大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億人次,花費達1152.9億美元,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地位。
正是基于如此龐大的出境游群體,海外救助案件數量不容小視。據了解,2017年,外交部12308領事保護熱線共接到各類求助來電超過17萬通,并與駐外使領館妥善處置了7萬起領保案件,平均每天處理200起。
李廣認為,類似風險可能無法避免,但可以進行“轉嫁”,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盡量降低實際損失。同時,更需要實際旅行資源的提供方,比如航空公司、酒店等能在有關警示發生后,如實退還尚未發生的費用,而不是硬性扣除費用。
“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根據法律或政策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和規范目的地風險等級的發布機制以及對有關民事交易行為的指導原則。同時通過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對于類似問題所導致的損失分擔原則進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明確規定。”李廣表示,目前的法律、合同雖有類似規定和約定,但并不是特別明晰,一些旅游者或經營者并不能很好理解有關法律條文,這也是導致分歧和爭端一個重要原因。
蔣依依也表示,希望工作條例可以進一步細化,對于不同類型的救援與費用承擔情況,對于警示的等級與有效期等內容進行明確。同時,建議游客購買覆蓋不可抗力下旅游救援的保險,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2020還有出境游嗎?估計出境游市場2022年才...
強化深度融合,打通文化資源和旅游要素,將...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